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進口奶粉數量自5月微幅上升到6.27萬噸后,出現連續三個月的下降,6月、7月、8月分別為5.97萬噸、5.8萬噸、5.43萬噸,環比分別下降4.78%、2.85%和6.38%。與之相比,去年全年都沒有出現過如此態勢。
此外,從全年數據分析,今年1-8月我國奶粉進口數量只有3月和5月出現環比增長,其余幾個月環比都出現了下降,具體而言,8月奶粉進口數量為5.43萬噸,遠遠低于1月的17萬噸。而與今年奶粉進口數量下跌態勢形成鮮明對比,去年奶粉進口數量增勢明顯。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奶粉進口數量只有4個月出現下降,具體而言,12月奶粉進口數量為6萬噸,高于1月1.1萬噸的進口量。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年進口奶粉數量的下滑?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海關總署的數據只統計了官方渠道的進口數量,而現實情況是很多洋奶粉通過各種平臺和代購渠道進入中國,海淘奶粉較高的利潤空間促使很多個人和機構在海淘奶粉上加大投入,當前,通過東南亞等渠道走私入進入中國的奶粉占到越來越大比重。
海淘對進口奶粉的沖擊一直存在,而造成今年奶粉進口數量連續三個月下滑的更重要原因則是奶粉新政的影響。資料顯示,為了配合新政的實施,當前許多國內奶粉品牌都在加大打折促銷力度,以期在規定的期限內清理掉多余配方,配合促銷清理庫存,多家奶粉廠家本身也在減產,這必然影響其對洋奶粉的進口需求。
此外,奶粉新政造成的影響遠不僅僅在于減少諸多奶粉品牌商的進口數量,渠道商、經銷商等中間環節也受到沖擊。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新政的許多細節尚不明晰,進口奶粉是否符合新政標準尚無法確定,經銷商害怕進口過多洋奶粉會承擔滯銷的風險。因此,減少了進口數量。
再次,業內人士分析,奶粉市場本身的需求不大也是制約奶粉進口的一個原因。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國內奶粉品牌都出現產量的下降,消費者對奶粉的消費能力有限。
不過,即使通過海關進口的奶粉數量出現連續三個月的環比下滑,我國對洋奶粉的依賴仍然很大,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信心的恢復尚需時日。王丁棉介紹說,當前很多大公司仍在加大洋奶粉、有機奶的投入,利用現有的渠道網絡做進口生意。他們如此樂此不疲是因其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消費者對進口奶粉依舊熱度不減。
而對于奶粉進口數量未來的趨勢,朱丹蓬預測,新政細則出臺后,奶粉行業配方、規格、價格、推廣等各方面都會更加清晰,洋奶粉品牌也會在配方等方面做一定調整以匹配新政的實施,因此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奶粉進口數量會繼續減少。